船公司排行榜:亞歐航線運力飆升,跨太平洋航線陷入低谷!根據(jù)最新數(shù)據(jù),截至2023年8月11日,全球正在運營的集裝箱船總數(shù)達到6676艘(其中5842艘為純集裝箱船),總運力為2758.46萬標(biāo)準(zhǔn)箱(TEU),相當(dāng)于約3.29億載重噸。排名前二十的船公司分別是:地中海航運(第1位)、馬士基航運(第2位)、達飛海運(第3位)、中遠海運(第4位)、赫伯羅特(第5位)、ONE(第6位)、長榮海運(第7位)、HMM(第8位)、陽明海運(第9位)、以星航運(第10位)、萬海航運(第11位)、太平船務(wù)(第12位)、海豐國際(第13位)、高麗海運(第14位)、伊朗國航(第15位)、X-Press(第16位)、中谷物流(第17位)、Unifeeder(第18位)、新加坡海領(lǐng)船務(wù)(第19位)、長錦商船(第20位)。
這前十大班輪公司的運力占據(jù)了全球市場的84.5%,而前二十大集裝箱班輪公司的運力則占據(jù)了全球市場的91.1%。隨著大型船公司的訂單逐步交付,他們的市場份額還將進一步擴大。例如,僅地中海航運(訂單運力為1,551,464TEU)和達飛海運(訂單運力為1,211,371TEU)的情況,都遠超過了全球第八大班輪公司HMM(運力為792,074TEU)。在2026年之前,達飛預(yù)計將超越馬士基,后者已決定保持410-430萬TEU的運力。此外,長榮海運也有望重新超越ONE,甚至可能超越赫伯羅特。
Alphaliner為港口行業(yè)提供的報告顯示,在過去的5年中,前十大班輪公司中,馬士基的市場份額跌幅最大,從18.5%下降到15.2%,而同期MSC的份額則從14.7%增至19.0%。馬士基曾一度穩(wěn)坐全球最大班輪公司的寶座,但隨著其收購Sealand、鐵行渣華(P&O Nedlloyd)以及漢堡南美,鐵行渣華的品牌已經(jīng)消失,Sealand和漢堡南美的品牌也在今年與馬士基統(tǒng)一整合,退出了歷史舞臺。因此,馬士基的市場份額已回落到收購漢堡南美之前的水平。此外,前十大班輪公司中還有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出現(xiàn)了下降,中遠海運的份額從12.1%降至10.7%。在疫情期間,中遠海運與競爭對手不同,沒有進行大規(guī)模的船舶租賃和購買,導(dǎo)致自2020年以來,其與東方海外的船隊分別減少了1%和4%。ONE的市場份額從7.1%下降到了6.1%。然而,ONE此前宣布,他們計劃在2030年之前投資200億美元,以擴大船隊規(guī)模,每年新增運力約15萬TEU,船隊規(guī)模將達到230-240萬TEU。
全球共有18家中國內(nèi)地的班輪公司(其中部分注冊于香港)進入了排名,包括中遠海運(第4位)、海豐國際(第13位)、中谷物流(第17位)、安通控股(第21位)、寧波遠洋(第29位)、上海錦江航運(第32位)、中外運集運(第33位)、中聯(lián)航運(第42位)、唐山港合德海運(第43位)、海南洋浦新新海運(第46位)、大連信風(fēng)海運(第50位)、安福航運(第54位)、太倉港集裝箱海運(第60位)、海液通航運(第63位)、大連集發(fā)環(huán)渤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(第80位)、達通國際航運(第85位)、融商物流(第95位)、廣西鴻翔船務(wù)(第96位)。其中,許多船公司(如寧波遠洋、錦江、合德、太倉、大連集發(fā))都是港口企業(yè)旗下的支線運營商。此外,招商港口和廣州港還分別持有安通控股和中聯(lián)航運的股權(quán)。在外貿(mào)疲軟的時期,這些船公司的貨運能力受到中國港口的高度重視。
截至7月1日,各大船公司在亞歐航線、跨太平洋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上的運力分別為461,756TEU、528,138TEU和168,641TEU。令人關(guān)注的是,亞歐航線的運力同比上漲了3.4%,而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則出現(xiàn)了19.1%的下滑。在排名前十的班輪公司中,僅有ONE、陽明和以星在跨太平洋航線上增加了更多的運力。近期,地中海、ONE、東方海外等公司投入了多艘24000TEU級別的大型船舶,這些船舶全部投入了亞歐航線運營。與此同時,2M聯(lián)盟與海洋聯(lián)盟大幅減少了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,疫情期間涌入的新船公司幾乎全部撤離(除了太古航運)。
近期,大型班輪公司積極開通了拉美航線,并展開相應(yīng)的碼頭布局,以爭奪區(qū)域性市場份額。在這方面,MSC與馬士基在巴西進行了碼頭投資,赫伯羅特則收購了拉美港口運營商SAAM。與此同時,中俄航線成為中小型船公司青睞的利基市場,帶來了一些在運力排行榜上的新面孔。例如,新新海運于7月10日啟動了中俄北極航線,其近期的運力和排名都有所上升。安福航運專注于圣彼得堡港,提供中國出口周班服務(wù)。海液通航運致力于發(fā)展中俄航線。此外,前馬士基高管也通過新航運公司CStar Line進入了俄羅斯市場。
就主干航線而言,近幾周因加拿大港口罷工、巴拿馬運河水位嚴(yán)重不足等突發(fā)事件,導(dǎo)致超過百艘船舶擁堵,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洲線運價急劇上漲。為了應(yīng)對這種情況,船公司紛紛通過減少航班次數(shù)等手段提高了歐洲線運價。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統(tǒng)計的全球6月集裝箱需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頭程貿(mào)易需求開始停止下滑,為船公司市場逐漸復(fù)蘇帶來了希望。然而,考慮到未來兩年內(nèi)將有大量新船舶下水,班輪公司如果不能有效管理運力,勢必需要開始緊縮開支,嚴(yán)格控制成本。在這方面,班輪公司面臨一個選擇:是像馬士基一樣更加注重利潤,甘愿放棄市場份額,還是堅持不惜虧損,繼續(xù)參與軍備競賽。這兩種選擇的后果,我們很快將會見分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