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,2023年7月5日,人民幣匯率走勢揭秘:逆周期因素的復蘇是否能扭轉貶值趨勢?今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近5%,近幾周中國央行開始對此進行回應,將人民幣的日內交易區(qū)間設定在比預期更強的水平上。
一些分析師認為,較強的交易區(qū)間設定是由于“逆周期因素”(CCF),這是對設定交易區(qū)間公式的微調,以便當局有更大的自由度。以下是該機制的運作方式:
什么是每日中間價?
人民幣不是全面可兌換貨幣,其在岸匯率是管理浮動匯率。美元/人民幣現(xiàn)匯允許在每天固定中間價的上下2%范圍內交易。
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(CFETS)計算得出,該機構受中國人民銀行監(jiān)管,每天在上午9:30(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1:30)開市前進行計算。
如何計算中間價?
CFETS向一個由14家做市商銀行組成的小組征求報價,并根據(jù)他們的意見確定中間價。
這些銀行會參考前一天的在岸人民幣收盤價、隔夜美元走勢或人民幣匯率籃子(如CFETS人民幣指數(shù))的變動,以及市場的供求情況,在向CFETS提交數(shù)字之前進行分析。
去年,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,這些銀行被要求在計算中間價時應用“逆周期因素”,并相應地調整向CFETS提交的數(shù)字。
什么是逆周期因素?
逆周期因素于2017年首次引入,監(jiān)管機構表示這是為了更好地反映供求關系,引導市場參與者更多關注宏觀經濟基本面。
央行從未透露過如何計算逆周期因素,但分析師表示,其目標是減輕官方收盤價(在下午4:30,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:30計算)對次日中間價的影響。該因素在2020年被暫停使用。
它允許做市商銀行對收盤價進行折扣,如果認為其與預期偏離較大。
為什么逆周期因素被視為保護人民幣的舉措?
它在人民幣疲軟時出現(xiàn)。當人民幣大幅上漲并且當局決定讓市場力量發(fā)揮更大作用時,逆周期因素在2020年被廢除。